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> 2009年第17期 > 正文
编号:12053195
谈藏医放血疗法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9年6月15日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(2136KB,3页)。

     放血前三天服用分离汤。帝玛尔的《澄清谬误》中说:好血、病血犹如乳融于水,可用三果汤如鸭分水般分离。如果事先不用分离汤分离而直接放血,则可造成坏血不出而好血却放尽并留下后遗症的弊病,在放血之前进薄酒等容易运化于血管的饮食,饱食后向阳烤火促使消化,待消化后血管饱满时。施术放血。

    5 放血疗法的步骤

    5.1 鼓脉法

    鼓脉是于放血脉位上部三横指处衬以布垫,垫子上面用绳子绑扎使脉管暴露的一种方法。鼓脉后不宜立即进刀,还须用手按摩搓揉脉管,待脉管平直,血流胀满,皮肤有麻木感后再进刀放血,否则血不宜放出,而且疼痛更甚。

    5.2 进刀法

    进刀时不能使脉管褶皱,因此用左手拇指压迫血管并向下移动,使脉管拉紧平直固定不动。通常在绑扎处下部三横指出进刀放血。进刀法有侧穿法、直划法、横断法、复切法、斜切法等六种。

    5.3 辨脉位

    上体疾病,一般于小尖脉,下体疾病,一般于大肠脉,身体中部疾病,如通脉放血,对于较严重疾病,与其于细小脉多量放血,还不如于小尖脉和大腿内侧足大脉等大脉管一处放血为好。放血时必须准确掌握脉位和次序,否则造成将下部之血引向上部,导致正精逸失;或将上部之血迫降于下部,导致胃火熄灭等弊病。

    5.4 察血象

    辨察正常血和坏血。凡是刺破血管后刀口出血压力大,浓度稀而色黄,气味浓,血质疏虚,血液表面呈花白色如麻鸭之背,血中有白色泡沫、黏液、脓及胆汁者属于病血。病血放出后疼痛停止。

    5.5 定血量

    病血放尽后,若出现鲜红色血液便为正常血,则要立即停止放血,放血量应多一些,以降低血压。除此之外,一般在临床操作中要注意多次少量放血,但放血量多寡要根据患者体质强弱而定,这样才能做到利大于弊。如果放出的血中泡沫上面覆盖有红色血皮是正常血,应立即停止放血。正精比较虚弱者,放出的血如脓样或者水样,此时血量应适当控制,而一些不明医道者将上述血液误认为病血而大量放血,造成正精耗尽,最后转成难治的水肿病。

    6 放血时的注意

    6.1 血不外出

    身体寒冷,刀具不利,饮食过饱,畏惧惊恐,相遇客人,切口过小,皮肤褶皱,鼓脉后立即进刀,进刀后立即松绑等原因均能造成施术后血不外出。如果注意防止,则可避免放血不出或无效果之嫌。

    6.2 病血不出

    有时虽于较大脉管放血,但病血仍不出时,弃去此脉,另找一大脉管借道,清晨放血,病血便可流出。因热邪伏于脉道阻碍血液畅通,脉道空虚无血可出者,应采用引导体内血液外出之法:诃子、毛诃子、余甘子、木通、五脉绿绒蒿、木藤蓼、獐牙菜、白草乌、大株红景天、巴夏嘎等煎汤凉服,或者冰片、亚大黄各等份研末,内服。待食物消化时用油渣饼或热糌粑温熨发汗,促血外出。或者三物汤即诃子、毛诃子、余甘子,加散剂即硇砂、丁香、螃蟹壳、硼砂研末,酒为引,于中午和午夜时分将汤、散同时服下,并进热性而有营养的食物,促血外出。

    6.3 出血不止

    术后血流不止者,可以放血的脉管喷以凉水激,或用干净冷石头和毡片浸水冷敷伤口或紧紧绑扎于伤口以压迫脉道。另外,出血不止、术后伤口发炎时可参照现代西医方法处理。

    6.4 术后晕厥

    如放血后发生晕厥者,宜用焦烟(柏枝加炒青稞面、酥油点燃之烟)熏鼻,并饮以热开水放少许糌粑之炒面水,再用凉水喷激面部。如晕厥严重,上法不效者,灌服其他动物的热鲜血。另外,病情危重者须按现代医学抗休克处理。

    6.5 术后生风

    如果放血后出现生隆(风)者,用植物油拌炒青稞面涂擦隆穴等部位,并令患者含红糖块,另外,服以红糖酒、骨汤、肥肉熬汤等以压抑风势。

    7 放血疗法的优点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(2136KB,3页)